一、角色定位与核心机制解析
在冷兵器时代的战术体系中,攻守双方角色定位截然不同。攻城方需扮演“战略决策者+工程指挥官”双重身份,通过器械压制、地形改造与心理威慑瓦解守军防线;守城方则需具备“资源统筹者+防御工程师”素养,依托城墙体系与战术陷阱实现以少胜多。核心机制围绕“地形改造”与“器械协同”展开——攻方需计算护城河宽度、城墙夯土厚度与周边水文条件,守方则需预判敌军主攻方向并构建多重防御纵深。以李自成水灌开封为例,攻方仅用4个月便以水攻摧毁守军80%粮仓与60%箭塔,而守城方若提前挖掘泄洪渠(如墨家建议的“开沟泄水”),伤亡率可降低40%以上。
二、技能解析:攻守战术全解
攻城三绝技
1. 水攻(S级战术)
需满足“上游地势高于城池+旱季蓄水”双条件,成功率约35%。典型战例:白起引水破鄢城时,通过120米拦水坝与49公里引水渠制造12米水位差,导致城墙坍塌率提升300%。
2. 土攻(A级战术)
包含“堆土成山”与“地道掘进”两分支。金军攻汴梁时,每辆鹅车洞子可掩护30名工兵,日均掘进速度达2.5米,配合湿毡防火层使宋军火攻失效。
3. 火攻(B级辅助战术)
冷兵器时代火箭射程仅70-120步(约110-188米),需配合“木幔车”抵近至城墙50米内,命中率不足15%但能点燃20%木质防御工事。
守城四重奏
1. 瓮城陷阱:洛阳城三重瓮城设计使敌军突破外门后伤亡率激增60%。
2. 反地道战:李光弼在太原保卫战中,通过预埋陶瓮监听+定向烟熏,使叛军地道兵窒息率超90%。
3. 立体火力网:汴梁城墙每50米设一敌台(马面),实现270°交叉射击,箭矢覆盖密度达每平方米3.8支/分钟。
4. 心理威慑:墨家“渠答”装置可回收30%敌军箭矢,配合夜间火把阵列能降低敌军士气值45%。
三、装备搭配:器械与地形改造指南
攻城器械优选组合
| 器械类型 | 核心属性 | 实战数据 |
| 重型云梯 | 折叠结构+铁钩固定 | 汴梁战役中展开耗时仅3分钟,攀爬效率提升70% |
| 抛石机 | 射程200-300步 | 金军饱和攻击15天,砲石堆积量达12万块,日均摧毁箭塔1.2座 |
| 鹅车洞子 | 生牛皮+湿毡防护 | 抗火油攻击时间延长至15分钟,工兵存活率提升55% |
守城器械必选清单
地形改造方面,攻方应优先占据城墙东北侧(避开季风逆方向),守方则需在外墙根部埋设“柞格”(倒刺木桩),使敌军云梯架设耗时增加50%。
四、阵容组合:阵型与兵种协同
攻城黄金阵容
1. 器械集群(30%):50辆鹅车洞子+20架抛石机构成火力核心。
2. 突击梯队(40%):重甲刀盾兵持钩援车登城,配备短柄斧破拆女墙。
3. 工程兵团(30%):工兵携带铁蒺藜封锁巷道,每队配2名鼓手维持士气。
守城经典阵型
特殊地形适配:山区城池必配“衡轭阵”,通过多纵队交替掩护降低滚木礌石伤害;水网城池采用“偃月阵”,弧形防线可分流30%敌军船只。
五、实战评测与版本强度榜
战例深度解析
版本强度评级(T0-T3)
| 战术类型 | 评级 | 优势场景 |
| 水攻体系 | T0 | 平原低洼城池(开封型) |
| 土攻体系 | T1 | 夯土城墙(厚度<8米) |
| 火攻体系 | T3 | 木质结构占比>40%的寨堡 |
当前版本(基于2025年历史模拟游戏数据)中,复合型战术(如水攻+土攻)综合胜率高达68%,单一器械强推胜率仅29%。
战术选择与版本适应性
冷兵器时代的城池攻防本质是“资源消耗战+工程效率战”。攻方需在30天内突破防线(超过则粮草耗尽概率达75%),守方则要确保箭矢储备>50万支、火油>2000罐。建议玩家优先掌握“地形改造值计算”与“器械耐久管理”两大核心机制,方能在复杂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。